top of page
搜尋

【獅墨書訊第103期】操控記憶:歷史與現世的相互扭曲

【最新到貨:新鮮滾熱辣上架】

懷舊的力量:

從存在心理學的視角,探索被塵封已久的生命潛能

Clay Routledge|劉宗為 譯|時報出版

ISBN:9789888862108|HKD$127


張國榮永遠都會比姜濤優勝,點解?有時其實唔係講緊唱功、舞技或者個人魅力,而係講緊時代。只要我哋知道「歷史」同「過去」只係人嘅詮釋而唔係事實本身,咁就唔難明白懷舊係擁有非常強大力量嘅一種集體情緒,可以完全定義我哋對過去嘅理解。 懷舊係好多人都會有嘅情感,喺社會大部分人眼中,每個時代都比下一個時代好,而而家亦一定比以前差。呢個當然可以係一個客觀嘅觀察,但更多時候往往都係主觀嘅想像。


不過,懷舊又唔純粹係將對現世嘅不滿同忿恨投射喺過去,佢亦都可以產生比較正面嘅效果,例如係提醒自己擁有過嘅美好記憶,甚至可以話俾我哋聽「我哋曾經做得到啲咩」,繼而提供前進以至突破現有極限嘅動力。如果我哋覺得八、九十年代嘅香港不論喺文化實力、經濟水平、社會發展、人權自由、國際地位都處於歷史巔峰,咁又憑咩覺得我哋唔可以再次攀上我哋嚮往嘅高度?然而,懷舊同一時間都係一把雙刃劍。如果懷舊只限於討論張國榮定係姜濤叻啲,似乎真係無傷大雅,但既然懷舊情緒可以喺社會裡面有強大嘅推動力,自然亦都會有人想操控。由古至今都總有好多統治者喺社會中鼓動懷舊情緒,塑造對過去嘅美好想像,然後引導民眾將實現呢個美好想像嘅願望投射喺自己身上。由漢朝時奪權,提倡「復古改制」嘅王莽,到宣稱要「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嘅當撈侵,其實都係用一樣嘅套路嚟爭取支持同鞏固自己嘅權力。


呢本可能係敝店唯一嘅心理學書,畢竟我哋係歷史專門店。不過,既然懷舊有如此強大嘅力量,同歷史一樣可以為掌握話語權嘅人動員群眾同扭轉政治形勢,咁似乎都好值得睇開歷史嘅我哋了解一下呢種情緒喺心理學層面上,點樣喺每個個體嘅心中塑造情感,繼而改變集體行為。



💡歐洲嘅懷舊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688年嘅瑞士,當時有醫生發現士兵打仗太耐會思鄉,而希臘文嘅「返鄉」nostos同「痛苦」algos合併,就係「懷舊」nostalgia。

【店長精選:唔好果本唔敢揀】

被推倒的偶像:十二座塑造歷史的雕像

Alex von Tunzelmann|楊芩雯 譯|聯經出版

ISBN:9789570876000|HKD$157


早幾年席捲全球嘅拉倒銅像運動,唔知大家仲有無印象,或者仲記唔記得自己當時嘅立場係咩——係支持「抗爭者移除壓迫、暴行嘅象徵」,定係反對「暴徒抹除歷史、消滅認同」?究竟呢啲擺喺公園同街邊嘅金屬物體,有啲咩咁強大嘅力量,可以令全世界分裂成兩邊,各自痛恨對方,甚至引起暴力衝突?又或者,引起衝突嘅究竟係呢啲銅像本身,定係事件當刻埋藏喺社會當中嘅暗湧?


而雖然香港基本上未受早幾年果場破壞銅像風潮嘅影響,甚至當時社會都無乜太多討論,畢竟香港本身就唔係話好多銅像,但係事件背後關於點樣處理歷史記憶嘅脈絡,同樣值得喺香港嘅我哋思考。將一個歷史人物製作成銅像,代表當時嘅人歌頌呢位人物嘅事蹟,係當時社會對呢個歷史人物生平嘅定義。不論係選擇邊個人物嚟樹立銅像、銅像點樣設計、人物擺乜嘢動作、有無附帶文字,甚至係銅像嘅大細同位置,都反映當時有權力建立銅像嘅人(通常係政府,但唔一定)想強調嘅重點。


另一方面,當銅像被拆毀,都同樣反映當刻社會對同一段歷史嘅詮釋已經改變咗。不論係由政府移除定係由示威者破壞、移除係得到社會共識下進行定係有人夾硬嚟、拆咗落嚟嘅銅像係摧毀定係轉移定係點樣處理,通通都代表住呢個國家或社會點樣看待自己備受爭議嘅歷史,以及癒合歷史傷痕、撮合唔同群體和解共生嘅意願同能力。香港雖然無乜呢類爭議,但隨住越嚟越多歷史傷痕得到認識(甚至累積),其實早晚都需要討論呢個問題。



💡香港極少發生銅像被破壞事件,最出名果次可能就係1941年,佔領香港嘅日軍將維園嘅維多利亞女王銅像拆走,到戰後先歸還,仲斷咗隻手要由工匠修復。


此篇書訊刊於每週一發出的獅墨書訊,歡迎免費訂閱

 
 
 

Comments


點擊以下 Google 廣告,可以為書店帶來更多收入,多謝你的支持!

閱讀俱樂部實體店​

深水埗大南街203號閣樓|星期三至日 14:30 - 18:00

  • alt.text.label.Instagram
  • alt.text.label.Facebook

©2025 獅墨書店 Lion's Ink Bookstore 版權所有。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