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獅墨書訊第34期】石硤尾之後:香港的公屋與寮屋政策


【最新到貨:新鮮滾熱辣上架】

Hong Kong Public and Squatter Housing Geopolitics and Informality, 1963–1985 

Alan Smart and Fung Chi Keung Charles|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ISBN:9789888805648|HKD$300 

 

戰後,隨住國共內戰以及中共建政之後嘅種種混亂,大量嘅難民由中國移居到香港。呢啲身無分文,無能力喺正規房屋市場覓得安居之所嘅人,開始喺市區週邊未被開發嘅土地,自行搭建簡陋嘅房屋暫住。呢啲鐵皮、木板搭出嚟嘅屋,造就咗所謂嘅寮屋區問題,包括係極度惡劣嘅衛生條件、唔存在嘅防火意識、嚴重嘅黑幫同治安問題等等,當然仲未計侵佔政府土地本身。政府頭痛歸頭痛,但都要去到1984-1985年推行寮屋居民登記制度後,寮屋問題先開始逐漸解決(至少停止咗寮屋區嘅擴張)。咁個問題就係:點解由四十年代尾開始,要拖成四十年先可以解決呢件事? 

 

當然有個好直接了當嘅解釋,就係呢四十年之間,由中國嚟嘅難民係無停過,不斷湧落嚟嘅中國難民不斷喺香港建立新嘅寮屋,令到呢個問題變得沒完沒了,而政府雖然喺呢四十年之間逐步建立咗唔同嘅房屋政策,包括係早期興建徙置區以安置低下階層嘅人,到興建公屋,再到十年建屋計劃,都幫助咗唔少人擺脫寮屋區嘅折磨,但係寮屋問題依然存在。於是作者就調轉問另外一個問題:既然呢個問題係咁棘手而拖幾十年到難以解決,咁點解會喺1984年開始,政府會忽然之間的起心肝決定登記同清拆寮屋區,一口氣了結咗件事? 

 

傳統上,學術界俾出嚟嘅解釋係地緣政治。因為簽咗中英聯合聲明,因為香港必須交俾中國,所以英國人必須喺香港最後嘅日子做得好好睇睇,而其中就包括咗清除呢啲唔好睇嘅寮屋區。但係咪就係咁簡單?作者梳理大量嘅官方檔案,重新理解呢幾十年嘅時間入面,政府嘅決策過程,以及佢哋究竟係點樣將寮屋區,由「非正式」(Informal)嘅房屋生態,透過登記等程序,轉變成「正式」嘅房屋政策。 



💡1966以及1967年嘅暴動揭露咗社會大眾當時嘅普遍不滿,促成香港政府喺七十年代推出改善民生政策,包括「十年建屋計劃」。

 

【店長精選:唔好果本唔敢揀】

The Shek Kip Mei Myth: Squatters, Fires and Colonial Rule in Hong Kong, 1950–1963 

Alan Smart|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ISBN:9789622097926|HKD$195 

 

1953年聖誕節,石硤尾寮屋區發生大火,燒咗成晚先救熄。呢場火災並未造成大量嘅傷亡,只有三人因此喪生,但就燒毀曬六條寮屋村(白田上村、白田下村、石硤尾村、窩仔上村、窩仔下村及大埔村),超過2500間寮屋,造成將近六萬名寮屋居民一夜之間無家可歸,而且家財盡失。喺以往嘅普遍認知同主流論述裡面,1953年嘅呢一次石硤尾大火促使香港政府痛定思痛,正面面對由四十年代尾開始形成嘅寮屋問題,推出徙置區政策。石硤尾大火因此成為觸發香港公共房屋建設嘅起源。 

 

但現實之中,呢個政府嘅決策可能唔係真係咁純粹地出於「善心」,或者係要去救濟呢啲遭災嘅難民。而決定要解決寮屋問題嘅過程,亦都可能唔係好似主流見解咁講,咁果斷而迅速(畢竟災後翌年就已經開始興建七層徙置大廈),而可能係一個漫長嘅過程。作者於是透過研究石硤尾大火後十年內嘅政府決策,得出一個新嘅結論,認為政府係為咗整體嘅社會穩定,先決定要處理寮屋區。在此之前,其實政府一直唔太樂意撥出資源改善寮屋區嘅環境,一來係為咗節省資源,二來係唔希望承認呢啲寮屋區,變相鼓勵或助長違法侵佔政府土地嘅人。 

 

石硤尾大火之後,當然對政府嚟講問題就變得無法迴避,而難民嘅處境越艱難,中共插手進行統戰嘅風險亦都越高,恐怕亦會危害香港嘅安全,但政府亦只能見步行步。但其實早喺1953年之前,政府就已經有意識想解決寮屋嘅問題,而現實中呢啲解決方案亦都唔係一步到位,石硤尾嘅前後其實亦都發生過多次嘅大火,係要經歷每一次大火令問題變得更嚴峻,先可以迫令政府進一步思考問題,逐步逐步增加處理寮屋嘅資源同改變決策,形成漫長嘅過程。呢本書係寫喺2006年嘅舊作,可以話係作者今年本新書(即係上面寫果本)嘅前傳,由1950年講到1963年;而新書,則由1963年講起,去到八十年代。 



💡石硤尾大火之後,政府最先興建嚟安置難民嘅其實唔係徙置區,而係兩層高嘅「包寧平房」,非常簡陋,但算係解決咗燃眉之急。


此篇書訊刊於每週一發出的獅墨書訊,歡迎免費訂閱

6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