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到貨:新鮮滾熱辣上架】
Imagining Asia: Cultural Citizenship and Nation Building in the National Museums
Emily Stokes-rees|Rowman & Littlefield
ISBN:978153817955|HKD$480
「每一間博物館,都會埋下一粒種子,喺啲人嘅腦袋入面」2002年呢本書嘅作者曾經同時任澳門美術館嘅館長對話,而佢咁樣講。博物館,尤其係政府嘅博物館,經常都會有一個權威嘅形象,令人直覺地認為博物館講嘅嘢一定係啱,於是喺參觀嘅同時,將館內展示同陳述嘅內容照單全收。
亦都因為咁,現實中嘅博物館往往都係能夠非常有效地塑造同強化身份認同嘅地方。透過篩選展示唔同嘅展品,更換唔同嘅描述同敘事,設計唔同嘅參觀路線,甚至係博物館嘅選址(由頭起過一幢新建築,定係改建原有嘅古蹟?咁改建邊座古蹟好?),都會喺參觀者心中建立一個對展覽主題嘅形象,改變或加深佢對某個國家或社會嘅睇法。
有啲國家會透過博物館,嚟到建構同加強市民嘅國族認同,尤其係新建立嘅國家,特別需要利用博物館敘事,抹除大眾原有承傳自前代統治者嘅認同,令佢哋開始認同新國家。亦有一啲地方,經歷過主權移交之後,博物館亦都會刻意擺脫前統治者嘅陰影, 令大家轉投新嘅政權。呢本書列出咗三個唔同嘅案例:新加坡、澳門、香港。呢三個地方都曾經係殖民地,但係佢哋嘅博物館設計又相當唔同。究竟呢啲地方,係點樣處理殖民地遺產,又點樣看待接替殖民政府嘅新政權?「本土認同」喺呢啲國家同城市嘅博物館入面,又有幾重要?
💡時至今日, 新加坡仲有好多學校、街道、建築等等,都以建立殖民地嘅英國人萊佛士命名,反映殖民地遺產喺新加坡文化中仍然有好重要嘅地位。
【店長精選:唔好果本唔敢揀】
The Landscape of Historical Memory: The Politics of Museums and Memorial Culture in Post-Martial Law Taiwan
Kirk A. Denton|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ISBN:9789888528578|HKD$620
除咗新加坡、澳門之外,臺灣嘅博物館,都同樣適合香港參考。臺灣嘅歷史複雜,而且充滿唔同族群之間嘅緊張關係,以至唔同政權更替所造成嘅傷痕。點樣喺博物館以至各種紀念場域展示呢啲歷史段落,就成為臺灣社會爭論不休嘅議題。尤其係,臺灣喺戰後好長嘅一段時間都係由國民黨政府實施戒嚴統治,呢段期間所有關於臺灣嘅歷史論述,都只能夠容納到一種聲音。戒嚴之後,臺灣史嘅書寫突然百花齊放,霎時間多咗好多唔同嘅觀點。於是喺臺灣展示歷史,又多咗一重世代嘅考慮。
臺灣嘅特別之處,在於好多歷史議題,都存在住至少兩種,有時係多種唔同嘅族群與認同互相衝突,而呢啲牽動住現實政治嘅族群認同,亦會反映係博物館上面。例如,同樣係紀念「烈士」,臺灣嘅忠烈祠關乎中華民國嘅烈士,其中唔少根本與臺灣無關,但另一邊廂嘅二二八紀念館,講述嘅卻係中華民國迫害臺灣人嘅故事;又或者,臺灣社會應該要「保存正統中華文明」,定係將注意力擺喺「立足臺灣本土嘅文化」?蔣介石應該係守護臺灣對抗共產黨嘅偉人,定係佔領同壓榨臺灣嘅侵略者?原住民嘅文化應該點樣展現?
而更重要嘅係,臺灣嘅博物館,由選址建造、建築設計、日常行政、歷史論述等各個層面,又如何承受每次政黨輪替帶嚟嘅衝擊?
💡相比起香港,臺灣紀念二戰嘅氣氛更加薄弱,原因來自身份與歷史記憶嘅尷尬:戰爭期間係日本,但打完仗就係中華民國,咁紀念邊個好?
此篇書訊刊於每週一發出的獅墨書訊,歡迎免費訂閱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