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到貨:新鮮滾熱辣上架】
林蔭下教育:新界和離島學校的故事
李子建、鄭保瑛、鄧穎瑜|中華
ISBN:9789888807826|HKD$158
講香港嘅教育史,好多時都會集中喺市區嘅學校,以至係市區嘅名校,新界學校通常得到嘅關注比較少,鄉村學校又更少。眾所周知,香港島、九龍、新界都各有唔同嘅社會面貌,政府亦都有唔同嘅管治模式,所以新界學校嘅發展同市區自然都有好多唔同嘅分別。例如,就源起嚟講,市區大部分嘅學校都係由政府或私人辦學團體以西式教育嘅模式創辦,一開始就係推行緊現代課程。
相反,新界喺殖民地接管之前,就已經有好多學校存在,呢啲私塾同卜卜齋都係用緊科舉考試衍生出嚟嘅課程,同埋以儒家文化扣連嘅蒙學課程。咁究竟係由幾時開始,新界由呢啲舊式私塾為主,變成而家全部都係現代中小學?呢個過程肯定唔係進入殖民時代就會一夕間完成,而係循序漸進嘅。有幾多舊學校被新學校取代咗,又有幾多舊學校成功轉型?
然而,即使係採納咗現代課程,好多新界嘅村校都仍然同市區嘅學校相當唔一樣,分別大到,需要有一間專門嘅鄉村師範學校,培訓喺呢啲村校教書嘅老師。無論係校舍環境、財政資源、校園文化、師資來源、學生人數,都差天共地。所以,睇新界學校同教育嘅發展,某程度上都係睇緊新界同市區發展差距越嚟越大,然後又慢慢縮細翻嘅歷程。
💡上水嘅鳳溪中學,最初就係由廖氏宗族嘅家塾演變而來。
【店長精選:唔好果本唔敢揀】
A Chinese Melting Pot: Original People and Immigrants in Hong Kong’s First ‘New Town’
Elizabeth Lominska Johnson and Graham E. Johnson|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ISBN:9789888455898|HKD$550
近一百年嘅歷史入面,對新界社會面貌帶嚟最大衝擊同改變嘅元素,可以話就係「新市鎮」。香港政府喺1960年代開始建設新市鎮,先喺荃灣、葵涌,繼而喺沙田、大埔等地陸續動工。早喺新市鎮開始之前,新界就已經開始出現城市化,尤其係靠近九龍嘅荃灣、葵涌一帶,仲未計新界各地發展蓬勃嘅墟市。但新市鎮嘅出現將城市化嘅速度大規模地提升,徹底改造咗新界嘅面貌,將農田變曬做萬丈高樓。
但新市鎮為新界帶嚟嘅衝擊又點止係外觀同生態?新市鎮嘅建設提供咗大量房屋供應同社區配套,吸引大量人口由市區甚至係中國遷移過去。於是,大量非原居民同原居民混合喺同一個社區入面,會發生咩事?兩者嘅生活方式、社會風氣、文化習俗都不盡一樣。兩群人住埋一齊,又會產生啲咩效果?
呢本書嘅作者花咗好長嘅時間,深入研究被荃灣新市鎮所淹沒咗嘅鄉村,果啲原有村民喺荃灣點解自己嘅原居民身份,點樣理解自己同「外來」荃灣人嘅關係?香港嘅新市鎮,係咪可以同其他移民社會比較?咁樣嘅人口構成,係導致文化融合,定係更多衝突?
💡荃灣係新界最早城市化嘅地區,早喺戰前已經大量開發。
此篇書訊刊於每週一發出的獅墨書訊,歡迎免費訂閱
Commentai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