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到貨:新鮮滾熱辣上架】
粵語流行曲七十年
朱耀偉 等|亮光出版
ISBN:9789888820870|HKD$200
今日,粵語流行曲已經成為香港文化嘅象徵之一,更加係好多外國人對呢座城市嘅第一印象。現今意義上嘅粵語流行曲(即係唔計粵曲或廣東音樂果種),其實早喺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已經出現,有成一百年歷史咁耐。當時,廣東歌基本上都係以電影主題曲嘅形式出現(無錯,香港用廣東話製作嘅電影,亦都有一百年歷史喇)。不過,一直到戰後初期,雖然香港絕大部分人口即使唔識講粵語,基本上都聽得明廣東話,但因為對廣東話嘅歧視以及國語時代曲嘅流行,廣東歌依然都唔係最主流嘅音樂。
按照學界現時嘅主流說法,廣東歌嘅真正興起,大約始於七十年代。學者對於呢個時間點嘅解釋有好幾個。首先係最大規模嘅移民潮已經去到尾聲,香港嘅人口結構大致穩定落嚟,亦意味住廣東話喺香港人口之中嘅地位逐漸鞏固:早期最為人熟悉嘅廣東歌,基本上都係電視劇集嘅主題曲,而無綫電視,正正就係七十年代開始轉用彩色廣播,以及大量製作本地劇集同節目;七十年代,卡式錄音帶喺香港慢慢普及,價錢低廉以及簡單易用嘅優點,都令儲存喺卡式帶裡面嘅廣東歌大行其道。
呢本書集合九位不同世代學者嘅研究,討論咗二次大戰後,廣東歌由無人問津到膾炙人口嘅發展歷程,以及呢段歷史裡面嘅重要議題。
💡目前認定嘅最早一批廣東歌之一,係1930年由黃壽年主唱嘅〈壽仔拍拖〉,歌詞詼諧較少,但唔太啱音。啱音嘅廣東歌,仲要少少時間先發展出嚟。
【店長精選:唔好果本唔敢揀】
被遺忘的香港管樂史
連家駿|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ISBN:9789629376857|HKD$188
究竟西方管樂同印度咖喱有咩共通點?就係兩者都係經由英國嘅軍隊,喺殖民地早期傳入香港。喺1841年1月26日,香港正式開埠,升旗儀式裡面就有英軍嘅軍樂團演奏。於是,管樂第一次出現喺香港嘅土地上(至於咖喱,則係由英軍裡面嘅印度裔軍人帶嚟)。香港早期嘅管樂都係以軍樂嘅形式存在,不過,喺軍隊以外,其實戰前嘅香港就已經有民間嘅管樂團,亦經常有演奏表演。除咗白人之外,華裔居民亦都漸漸開始接觸管樂,甚至係透過管樂,首次接觸西洋音樂。
到咗戰後,管樂開始喺香港相對普及一啲,除咗演出門票嘅售價更為怡人之外,好多學校都開始組織管樂團,俾學生有機會見識同參與呢啲演出。同廣東歌一樣,管樂喺1970年代開始發展更為蓬勃,自1977年政府喺教育司署之下成立咗音樂事務統籌處之後,更開始投放更多資源喺教育同推廣呢種音樂藝術形式。不過,管樂嘅演奏除咗係一種藝術之外,亦都有相當嘅政治或時代意味,例如係冷戰期間美軍艦隊訪問期間嘅軍樂,又或者係警察銀樂隊長期都係政府唯一管樂隊嘅發展等等。
💡現代意義下嘅軍樂團其實都唔係源自西歐,而係十八世紀初嘅土耳其鄂圖曼帝國。後來西歐國家漸漸學建立起自己嘅軍樂團,更加喺法國大革命後發揚光大。
此篇書訊刊於每週一發出的獅墨書訊,歡迎免費訂閱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