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獅墨書訊第99期】暗藏邋遢:香港醫療與公共衛生史


【最新到貨:新鮮滾熱辣上架】

A Medical History of Hong Kong: 1842–1941/1942-2015

Moira M. W. Chan-Yeung|CUHK Press

ISBN:9789882370852|HKD$360


香港係一個瘟疫中誕生嘅城市。由開埠無幾耐開始,維多利亞城就爆發「香港熱病」(瘧疾),導致大量白人死亡,亦都為香港帶嚟疫埠嘅名聲。之後果百幾年,鼠疫、肺癆、霍亂、天花、腳氣病等等亦都反覆侵擾呢座城市,甚至到近幾十年,禽流感、沙士、登革熱、豬流感、武肺,好多香港人

相信都依然歷歷在目。


點解香港咁多病痛?事關香港喺對抗任何傳染病嘅侵襲,都有好多先天嘅限制同難處。例如係潮濕炎熱嘅氣候導致疾病好容易傳播;極高密度嘅人口令傳染病快速蔓延;人口長期流動,而毗鄰大國一直處於動亂而無法普及疫苗,都導致當地每有瘟疫爆發都必然波及香港。喺咁嘅環境之下,香港嘅醫療體系喺開埠後逐步建立,並喺百幾年間不斷擴張。政府、英商、華商相繼建立服務唔同對象嘅醫院,形形式式嘅疫苗喺十九世紀末開始陸續引入香港。好多昔日不斷輪迴爆發嘅瘟疫,例如天花、鼠疫、霍亂,都已經係今日嘅香港徹底消失。


不過,殖民政府推動香港醫療體系進步嘅同時,亦都曾經推出過唔少爭議政策。唔少醫療衛生措施,都係以維護殖民政權嘅目的推行,例如強制娼妓定期驗身,就係急切要解決性病喺軍隊中蔓延嘅問題。而當殖民者無視本地既有嘅文化同生活習慣,將歐洲對疾病嘅理解強行套用喺本地人身上,自然都會引嚟反抗,例如係鼠疫期間嘅強制隔離。所以,呢百幾年間香港所慢慢建立嘅,唔單止係科學化同現代化嘅醫院同設施,仲有顧及香港人生活方式同文化習俗嘅醫療體系。



💡香港第一間醫院係位於威靈頓軍營內嘅皇家海軍醫院,喺開埠當年就建立,不過呢間臨時倉促搭建嘅醫院好快就被颱風破壞而要轉移到船上,到1873年先同海員醫院合併。

 

【店長精選:唔好果本唔敢揀】

A Documentary History of Public Health in Hong Kong

Yip Ka-che, Wong Man Kong, and Leung Yuen Sang|CUHK Press

ISBN:9789629968366|HKD$420


公共衛生係一個都幾廣闊嘅範疇,包山包海,由起醫院同清掃街道,到滅鼠、處理污染,再到精神心理健康、疫苗政策、殯葬設施,以至醫療教育以及醫生護士嘅培訓,都係公共衛生嘅一環。要寫一部完整嘅香港公共衛生史,難度亦實在係高。呢部書亦唔算係一套完整嘅歷史論述,但係透過一系列關鍵嘅史料文獻,到算係拼湊出香港公共衛生發展嘅畫面。


呢本書有兩個比較重要嘅視角,首先係政府嘅公共衛生政策同體制,包括一系列官方衛生機構。由開埠初期嘅殖民地總醫官(Colonial Surgeon)、潔淨局(以及之後改組而成嘅市政局),到戰後陸續建立嘅衛生署、醫管局等。呢啲官方同半官方架構,既有處理同改善公共衛生問題嘅任務,同時亦都有唔少政治難關要面對——推行西醫普及,要點樣處理華人嘅反抗同排斥?針對食肆頒佈嚴格嘅衛生標準,要點樣令商界條氣順啲?面對人口過度密集造成嘅衛生問題,可以點樣令其他政府部門配合?


另一方面,呢本書亦都提供咗好多社會各界自願投入嘅角度。當政府無財力提供醫療建設,教會就落力贈醫施藥,一方面填補政府做唔到嘅空缺,亦都提升傳教嘅效果;當西醫醫院被廣大華人社群排斥,香港嘅一眾紳商就籌錢建立東華醫院,照顧民眾嘅同時,亦都增強自身嘅政治影響力。隨住各大教會同慈善團體規模日益壯大,而國際局勢瞬息萬變,佢哋亦各自承擔咗一啲醫院以外嘅服務,例如係運送客死異鄉華工嘅遺體、協助戰後中國難民等。



💡香港歷史上唯一一次官方認可嘅全民公投,係1896年潔淨局公投,內容係潔淨局議員應否以非官守成員佔大多數,結果以民主一方九成得票勝出,但最終仍被倫敦否決。


此篇書訊刊於每週一發出的獅墨書訊,歡迎免費訂閱

 
 
 

Comments


點擊以下 Google 廣告,可以為書店帶來更多收入,多謝你的支持!

閱讀俱樂部實體店​

深水埗大南街203號閣樓|星期三至日 14:30 - 18:00

  • alt.text.label.Instagram
  • alt.text.label.Facebook

©2025 獅墨書店 Lion's Ink Bookstore 版權所有。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