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就係香港 BeingHongKong
- 出版社:就係媒體 BeingMedia
- 出版年份:202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87481874
穿著香港
Hong Kong Wearables
We are what we wear?!
由衣服到時裝,由中裝到西服,由度身訂造到成衣,
在香港這個地方,衣著體現出一種怎樣的文化特質,記載了歷史的哪些變化?
我們身上穿著什麼,以至「香港人」穿著什麼,由誰決定?如何取捨?
每一個人,是否都有條件或有意識,去作出自主的選擇?
當穿上這一件或者那一件時,究竟哪一個是我?
又或者,我希望,我是哪一個?
Let’s Decode the Hong Kong Dress Together!
—
重點內容
1 Revisit// 穿起時代與群像
自十九世紀中起,香港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族裔前來尋找商機,除了西方人,來自中國內地不同地區、不同身份階級地位的人亦先後落戶。移民人口帶來了資金及勞動力,亦注入繽紛多樣的衣著文化。
2 REprint// Style Guide 紙上時裝指南
在戰前上海和戰後香港大量湧現的報刊,不同程度上都發揮著「時裝指南」的功能,用繪畫和攝影去展示當日的流行服裝,後來又出現了連載漫畫,成為少女們塑造衣著打扮及形象的恩物。
3 Reform// 校服也時尚
校服是很多人一生中穿著最久的同一款衣服。香港校服款式極多元化,反映了百多年來本地人口及學制的改變。當向來以傳統和實用為本的校服文化,近年也要趕上時尚。換款背後,還有什麼改變了?
4 REvive// 長衫再造
1970年代之前,長衫一直是香港女性日常衣著打扮,戰後甚至成為西方人眼中代表東方女性美的經典Icon。戰後一班從上海來到香港的裁縫,在這裡延續長衫工藝,更發展出中西結合的立體剪裁時尚。
5 Remade// 港式西服
戰後上海紅幫裁縫提升了本地西裝技藝的水平,到了六七十年代後,來港旅遊或經商的人,以至隨戰艦而來的軍人,更會在洋服店度身訂造價廉物美、起貨快速的港式西服,作為旅遊「紀念品」。
6 REfashion//深水埗SSP Style
過去的深水埗,為什麼會成為香港製衣業的重心?現在的深水埗,仍然可以找到什麼跟成衣及時裝相關的痕迹?在未來,深水埗又可會變成一個以時裝為中心,結合創意時尚與產業,同時帶動舊區轉型?
7 REcreate// 針織新世界
針織曾是本地主要成衣出口。八十年代後本地針織廠商大多將工序外移,在2022年成立的羅氏針織工作室,卻將針織工藝延伸到設計、潮流文化和藝術創作,並與不同界別聯乘創作,推動香港本地文化。
8 REconnect// 人與衣——時間的裁縫
由Fashion Design到Fashion Clinic,在時裝的路上走過不同階段,設計師林蔚彥以「Time Tailor」的身份,嘗試讓人回到慢速,用一針一線,重新編織人和人,人和社區的關係。
其他精彩內容:
9 Recover// Catwalk on the street
四五十年代,戰爭剛告一段落,香港開始成為不少外國新聞工作者的亞洲基地,他們用鏡頭捕捉了當時各區街頭巷里人來人往的情景,恍如真人版時裝展場,展出夾在中西文化,新舊時代之交的民生面貌。
10 Remember// 韶華不再,手造時光
曾經香港,布料舖、長衫或者洋服店,都「緊有一間喺左近」,到如今卻買少見少。這些Tailor made的衣服雖然無法趕得上fast fashion的速度,價錢更無法媲美,卻記下某個年月裡香港人的集體口味和需要。
12 REthink// Handmade in HK 繡出香港
抽紗、刺繡、釘珠等等,曾經是香港十分重要的產業,且大量出口到外國。在鋪張揚麗的衣飾背後,這些工藝的歷史和特質,以及它們如何受時代及社會環境影響而變化,都跟香港社會息息相關。
13 REmode// 時裝新潮
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以至千禧,每個年代的香港人,也有當時流行的衣著時尚。無論風格如何不同,都無可避免受到社會及經濟轉型所影響。這些轉變,亦反照在當時新興的傳媒出版平台之上。
14 REimagine// 服裝指導的衣櫃
無論是靚衫或是爛衫,協助美術指導去營造出電影中繽紛的衣裝世界,服裝指導及裁縫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投身以極速去運轉的港式電影工業,服裝指導又如何去建立自己的美學,並與裁縫無縫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