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獅墨書訊第97期】香港外交:帝國夾縫間的生存空間


【最新到貨:新鮮滾熱辣上架】

Where Empires Collided: Russian and Soviet Relations with HK, Taiwan, and Macao

Michael Share|CUHK Press

ISBN:9789629963064|HKD$400


共產黨嘅陰霾籠罩香港近一百年,不過唔係講緊中共,而係講緊蘇聯。成日話香港歷史上位處大國夾縫,通常都係講緊英國同中國之間,或者美國同中國之間。但咁講似乎就會忽略咗國際博弈老是常出現嘅大國俄羅斯(後來變咗蘇聯,之後又變返俄國)。喺俄羅斯同西方世界嘅算計之中,香港處於一個咩位置?百幾年間,香港由大英帝國遠東最重要嘅殖民地,到冷戰期間資本主義陣營嘅前線據點,對於長期與英美不合甚至敵對嘅俄國同蘇聯嚟講,香港必然有重要嘅戰略意義。


早喺開埠之初,香港就已經捲入英俄「大博弈」之中,尤其係喺俄國面對嘅戰爭裡面,香港都成為反俄軍隊嘅基地——克里米亞戰爭中皇家海軍派出嘅艦隊就係喺香港出發北上、日俄之爭期間香港亦都因為英日同盟而容許好多軍事物資出口到日本;當然,到一戰期間英俄變返同盟果陣,香港亦都輸出咗唔少物資支持俄國。十月革命後,蘇聯對香港嘅政策可以話就同中共一樣係長期利用,充分打算。例如二十年代,蘇聯就透過支持省港大罷工等,希望造成香港內部動盪,甚至希望利用香港嚟支援中國同東南亞嘅共產革命;但到三十年代,又希望支持香港發展成重要嘅貿易同軍事基地,以制衡日本嘅擴張;冷戰果陣,蘇聯亦都同中國一樣,利用香港取得西方嘅技術、外匯同情報。


香港嘅涉外關係史一向有唔少學者關注,寫過好多關於香港同英國、美國、臺灣、中國、日本,以至東南亞關係嘅研究。不過,似乎俄國同蘇聯就甚少有人研究,畢竟要熟悉香港史嘅同時,又要識俄文以及能夠進入俄羅斯檔案館,實屬不易。呢本書同時亦都涵蓋蘇聯對澳門、臺灣關係,尤其提到蔣介石政權驚被美國放棄而開始親近蘇聯,同樣精彩。



💡喺十九世紀,俄羅斯帝國就已經喺香港設有領事館,收集好多關於大英帝國嘅情報,到蘇聯時代先撤出;而六十年代中蘇交惡後,蘇聯連廣州嘅領事館都關閉埋。

 

【店長精選:唔好果本唔敢揀】

China, Britain and Hong Kong 1895-1945

Chan Lau Kit-ching|CUHK Press

ISBN:9789622014091|HKD$195


陳劉潔貞教授1990年出版嘅呢本經典,可以話係香港涉外關係史早期嘅重要作品之一。當年正好係香港面臨九七大限,唔少學者都不斷思考香港可以點樣喺中國同英國嘅政治角力之中搵到自己嘅生存空間。喺咁樣嘅時代背景之下,陳劉潔貞研究嘅二十世紀初同樣都係政治劇烈變動嘅時期,而佢寫呢本書就係由香港嘅視角出發,討論中國嘅混亂、英國嘅回應,甚至係日本嘅影響,而香港又點樣係呢個環境裡面爭取自己嘅發言權。


二十世紀初呢段時間可能係香港喺歷史上最能夠介入中國政局,同埋左右英國外交政策嘅時代。中國嘅反清革命係以香港為基地,透過香港嚟做意識形態動員同集結資源,呢點大家都耳熟能詳了;辛亥革命之後,中國嘅局面變得更為混亂,香港嘅商人亦分別由貿易發展嘅立場,支持過孫中山、陳炯明等軍閥;隨後海員同省港大罷工爆發,國民政府喺背後支持工運,香港嘅華商拒絕依從民族主義嘅號召,亦都對平息罷工發揮關鍵作用;蔣介石掌權同埋收服各大軍閥之後,香港政府亦都積極同國民政府談判,維持穩定關係。到中日戰爭爆發,香港嘅處境就更為微妙——一方面香港對中國對日作戰有重要嘅角色,包括轉口戰爭物資、情報蒐集、收容難民、抗日宣傳等,但另一方面亦唔可以太高調支持中國,以免招致日本嘅攻擊,影響香港自身嘅安危。


以上種種,時至今日好多都已經係學界嘅共識,並有唔少學者更深入地討論。但咁並唔影響呢本書成為經典,事關陳劉潔貞正係好早由香港嘅角度提出呢啲觀點嘅人之一,而時值香港身份危機嘅1990年代,佢嘅研究亦恰如其分地回應時代嘅叩問。



💡不滿於孫中山政權嘅需索無度同貪污腐敗,一批商人喺1924年策動廣州商團事變,反抗孫中山。雖然事變最終失敗,不過背後支持廣州商團嘅,正係香港華商。


此篇書訊刊於每週一發出的獅墨書訊,歡迎免費訂閱

 
 
 

Comments


點擊以下 Google 廣告,可以為書店帶來更多收入,多謝你的支持!

閱讀俱樂部實體店​

深水埗大南街203號閣樓|星期三至日 14:30 - 18:00

  • alt.text.label.Instagram
  • alt.text.label.Facebook

©2025 獅墨書店 Lion's Ink Bookstore 版權所有。

bottom of page